下书网 | 排行榜 | 作品集 |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2004年10月,余华因心脏早搏,被迫休息了一个多月。《兄弟》上下两册基本消耗了作家两年的时间。
2004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
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2008年凭借作品《兄弟》,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余华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余华曾坦言: “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由于先锋文本读者甚少,成名之后的余华及时地做出了调整,自《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
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
▪ 2008 第一届 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兄弟》 (获奖)
▪ 2005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获奖)
▪ 2004 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 《许三观卖血记》 (获奖)
▪ 2002 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往事与刑罚》 (获奖)
▪ 1998 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活着》 (获奖)
▪ 1992 庄重文文学奖 (获奖)
简介:《活着》,长篇小说,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翁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农,并很快被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简介:《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度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恶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
简介:《兄弟》分上、下两部,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于欧洲的中世纪.
简介:《在细雨中呼喊》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的结构来自于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这本书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
简介: 《第七天》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继《兄弟》之后,时隔七年后最新长篇小说。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讲述了现实的真实与荒诞;讲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比恨更绝
简介:《现实一种》是作者余华从1986年到1998年的写作旅程,十多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留下了什么?他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而且这样的提醒时常以篡改为荣,不
简介:作为去年中国“最会制造悬念”的小说家―――余华,去年7月出版18万字的《兄弟》上部之后,今年2月下旬完成了《兄弟》下部33万字的创作。余华最长的一部作品由此诞生。《兄弟》是余华第一次在写作时用到“尾声”的作品,下
简介: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
简介: 十个词汇,替中国把脉! 十个辞汇给予我十双眼睛,让我从十个方向来凝视当代中国。 我在本书写下中国的疼痛之时,也写下了自己的疼痛。因为中国的疼痛,也是我个人的疼痛。 三十多年来杂草丛生般涌现的社会矛盾
简介:《余华精选集》旨在以名家联袂名作的方式,检阅和展示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长足进步,进一步促进先进文化的积累与经典作品的传播,满足新一代文学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力图综合各个方面的意愿与要求,反映20世纪华
简介:《兄弟》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分上、下两部,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小说获得法国著名的《国际信使》周刊设立的“首届《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兄弟》讲述
简介:本书收入余华的九篇阅读和音乐随笔,他从读者和听者的角度对大师们的经典作品进行独特的解读,既痴迷、激越,又保持冷静的思索。“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暗示了空
简介:余华对人生冷峻的剖析与拷问;他对历史与现实清醒的警惕姿态;他对底层生存的热烈而朴素的爱;他对人性在苦难中散发出的金子般的光辉的觉悟书写!他是谁?他就是《活着》和《兄弟》的作者余华,20世纪80年代的余华具备了陀斯妥耶
简介:余华写于1988年的《古典爱情》,被认为是“揭开温情的背后是血淋淋的恶魔性现实”。小说写了出生贫寒的柳生在昌盛之时上京赶考,在一座大宅的阁楼内邂逅惠,又留下了“不 管榜上有无功名,都请早去早回&rdquo
简介:《余华精选集》旨在以名家联袂名作的方式,检阅和展示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长足进步,进一步促进先进文化的积累与经典作品的传播,满足新一代文学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力图综合各个方面的意愿与要求,反映20世纪华
简介:《灵魂饭》集子分为三个部分,“两个童年"、“生活、阅读和写作"、“前言和后记"。其中有对过去的回忆、对生活的思考、为自己小说写的序和一些杂感,和他的小说一样,充满略带忧伤的气质余华是因小说享誉方坛的,1998年,意大
简介: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人生一样。我相信是读者的经历养育了我写作的能力……二十年多来,我像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那样保持了阅读的饥渴,我可以说是用喝的方
简介:《内心之死》是余华阅读世界名著写下的感受,他说:"这些随笔作品试图表明的是一个读 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作者的身份。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历史,就像是没 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人生一样。我相信是读者的经历
相关作家 |
热门作家 |
©下书网 | 回顶部↑ |